春秋航空、吉祥航空、順豐航空……這些人們非常熟悉的名字,已經成為中國民航飛速發展的名片。作為民航局批準成立的民營航空公司,它們的發展速度令人矚目。
2011年,在全球航空貨運業持續低迷的環境下,順豐航空逆市而上,全年共完成航空運輸量45.3萬噸,約占同期國內(含港澳臺航線)航空貨郵運輸總量的12%。憑借廉價航空模式,春秋航空去年運行飛機30架,已開通航線48條,凈利潤超過5億元。
民營航空公司的快速發展,是我國民航業民間投資發展壯大的縮影。 2005年和2010年,國務院先后頒布關于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在政策的鼓勵和支持下,我國民間投資規模不斷發展壯大,已經成為促進經濟發展、調整產業結構、繁榮城鄉市場、擴大社會就業的重要力量。 2010年,《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新36條”)出臺之后,民航局迅速研究落實,出臺了《民航局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這是第一份部門實施細則。隨后,民航業涌現出了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管理日益完善的民營企業。民間資本如今已經進入除空管以外的所有民航領域,在有些領域甚至已經發揮著主體作用,成為促進民航業發展的新的源頭活水
既拆“玻璃門” 也拆“彈簧門”
《民航局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的正式實施,使民間資本投資民航業的熱情得到極大激發。在放寬投資準入的同時,民航局對各類所有制民用航空企業的管理政策實行同等待遇,既打碎了針對民間資本設障的“玻璃門”,又拆除了影響政策實施的“彈簧門”。
目前,我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航空公司共有46家,其中民營獨資和民營控股航空公司達到10家。“新36條”發布后,引入民間資本及其帶動的資產增加共計724億元。其中,新設民營航空公司吸引民間資本15億元,民營企業通過擴大生產增加資產239億元,上市企業融資吸引民間資本并帶動資產增加470億元。實際上,早在2005年《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36條”)發布后,民航局就開始積極清理不利于民間資本進入的各項規定,制定出臺新的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和行業標準,保證民營企業享有公平的市場進入機會。根據相關政策,民間資本可以以獨資、控股、參股等方式,投資經營公共航空運輸、通用航空、航空維修、航空燃油供應、航空地面服務、航空培訓學校、航空客貨運輸銷售代理等各個領域。對具有自然壟斷性質的機場,則支持民營資本和外資以參股的方式進入。民間資本進入民航業后能否生存,是檢驗鼓勵和支持政策是否動真格的重要標準。為此,民航局在航線航班和時刻資源分配、飛機引進、財稅以及金融政策等方面對民營資本一視同仁,改善了民營企業的經營環境,以實現民間資本的良性發展。
首先,大力改革航線航班管理制度。在國內(地區)、國際航線航班管理和通用航空管理上,民航局對民營資本和國有資本采取了同等政策,部分民營航空公司已獲得了一些主要航線的經營權。2011年,春秋、吉祥航空便打破國有壟斷,進入“京滬空中快線”運營。目前,全國21個旅客吞吐量1000萬人次以上的機場,都有民營航空運輸企業運營。各民營航空運輸企業在國內航線航班密度和航線網絡覆蓋范圍上已初具規模。
由于民營航空在我國起步相對較晚,歷史時刻資源短缺。為解決這一問題,民航局以及各地區管理局做了許多努力和探索。華北、華東地區管理局給予奧凱航空在天津,春秋、吉祥航空在上海的基地公司待遇,享受時刻分配的優先權。民營航空在華北地區的石家莊、天津機場的航班比例都已超過30%;春秋、吉祥航空在上海虹橋機場的航班比例約為21%,在上海浦東機場占12.5%。
在飛機引進方面,民航局堅持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支持民營航空公司發展。近10年來,民營航空公司飛機引進速度年均增長最快的達到165%,最慢的為20%,遠高于行業平均12.7%的增長水平。一定的機隊規模成為了保證民營航空企業搭建航線網絡、提高市場份額的前提和基礎。
在財稅和金融政策方面,民航局對包括民間投資在內的各類投資主體同等對待,創新和靈活運用多種金融工具,加大對民營企業的融資支持。自“十一五”以來,民航局通過政府性基金相繼給予民營獨資、參股的航空公司各項補貼合計達57億元。
通過這些努力,民營航空近年來保持著快速增長勢頭,安全形勢平穩,經濟效益穩步增長。2011年,民營航空企業運輸總周轉量、旅客運輸量、貨郵運輸量三項指標的增長率比全行業平均水平分別高出26.8個、17.5個、40.2個百分點。近3年來,民營航空公司資產規模和主營收入年均增長78%和52%,而同期國有航空公司的這一數據是15%和18%。
安全高要求 發展多服務 健康多引導
在今年的民航安全考核中,民營航空公司——春秋航空一舉獲得第一名,打破了只有大型國有航空企業才重視安全投入的偏見。
隨著民營企業規模日益擴大,加強安全監管,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成為行業主管部門的一項重要內容。民航局及所屬單位加強持續監管,開展上門指導和安全排查,引導企業樹立持續安全理念,抓好安全運行和隊伍穩定,完善安全管理體系;還發布了安全保障財務考核指標,引導行業企業增強安全投入,提高了民營航空公司的安全運營能力和水平。
在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的大潮中,民航不僅走在前列,步伐更是邁得穩健。為跟蹤《民航局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的落實情況,確保各項政策落地生根,今年4月民航局專門下發督促落實的通知,組織開展了現場調研和檢查。從檢查情況來看,民航各單位嚴格行政許可,積極鼓勵引導民間資本投資設立通用航空、航空器維修等企業,不斷規范民營航空企業提升安全運營能力,營造了有利于民營航空健康發展的政策環境。
為有效鼓勵和支持民間資本投資,民航各管理部門轉變職能,一視同仁地為各種所有制企業服務:鼓勵民營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和提供差異化服務,找準市場定位;及時發布民航產業規劃、統計數據、調控政策等,引導民間資本投向;研究和預警行業發展中出現的各種風險,提示企業做好應對。
在航空貨運整體低迷的背景下,民航管理部門支持民營航空企業增加投入,創新商業模式,提高國際競爭力。作為民航局批準成立的第一家民營快遞航空公司,在政策支持下,順豐航空機隊規模從2009年底的1架,增加到2011年的7架自有全貨機,運營國內10條航線,每周168個航班,并通過包機等形式把服務網絡拓展至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韓國和美國。
目前,經民航局批準的民營資本投資的航空制造企業有63家,其中的南山鋁業公司是國內從事民用鋁合金研發生產的知名民營企業之一。在南山鋁業發展過程中,民航局積極派出工作組,幫助其制定發展規劃,推動其引進高端人才,增強研發實力,加強國際合作,鼓勵其“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民航業是技術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產業,專業人才對于航空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為解決民營航空企業在快速發展過程中核心專業人才不足的問題,在春秋、吉祥等民營航空公司成立初期,民航局積極協調行業內大型國有航空公司,幫助其培養關鍵緊缺人才。在民航局的積極協調下,東航派出20名技術過硬的年輕機長,協助春秋、吉祥航空進行初始運營,采取輪流制的方式“幫飛帶飛”,協助民營公司渡過初期難關。
促結構調整 增行業活力
民營資本自進入民航業以來,不僅在民航行業的一些薄弱環節發光發熱,更為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解決行業發展存在的不平衡矛盾作出了貢獻。目前,通用航空、航空器維修等領域已經形成以民營資本為主體的格局,整體充滿活力。
通用航空是民航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場潛力巨大。截至2012年7月底,全國持有通用航空經營許可證的企業共有140家,其中民營企業數量多達103家。2011年,民營通航企業營業收入增長62%,高于行業平均水平30個百分點;資產規模增長40%,高于行業平均水平24個百分點。
民營企業在國內維修單位中所占比重也呈逐年增長的趨勢。目前,國內民用航空器維修單位380家,民營企業占比達到24.1%。在規模擴大的同時,通過加大對維修基礎設施的投入,強化維修深度,民營企業從過去的簡單修理發展到現在的電子設備檢修、翻修等復雜業務,具備了一定的市場競爭力。
在航空專業人才培養方面,民營飛行學校迅速發展?,F有的10家飛行學校中有一半是民營投資。隨著民營投資的進入,培訓種類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直升機學校出現,水上飛機學校也在籌備中。雖然總的培訓量依然是國有的飛行學院占優勢,但其所占比例逐年下降。預計到“十二五”末,民營航校培養的民航專業技術人員將超過國有院校。
在航空運輸銷售代理領域,民營投資發揮著更為重要的作用。2010年以來,華北地區新批準成立航空客貨運銷售代理企業394家,其中民營企業占75%,占總投資的65%。截至2011年底,全國航空運輸銷售代理企業共計13551家,其中大部分為民營企業。
對于民航業而言,深入貫徹落實“36條”,積極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不僅有利于拓寬行業投資渠道,加快民航基礎設施建設,形成多元化的投資格局,也有利于促進國有經濟和民間資本的良性互動,有序競爭,使市場格局更加合理,行業更具增長活力。據了解,民航局將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有關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不斷推進民營航空健康有序發展。今后民間資本的健康發展,將在建設民航強國的進程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