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民航機場建設與安全監管工作座談會在上海召開。中國民用航空局(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簡稱“民航局”)副局長夏興華在會上指出,要進一步加強機場建設工作和機場的安全運行監管工作,機場建設要加快進程、提高質量,滿足地方經濟發展的需求;要狠抓機場安全管理,完善規章標準體系,提高機場服務質量,尤其是航班大面積延誤后的處置工作。
記者從座談會上了解到,去年全國民航總投資720億元,竣工建設項目135個,續建項目198個,新開工項目120個,開展前期工作項目152個。在22個重點項目中,民航保質保量地完成了包括昆明新機場、西安機場擴建、杭州機場擴建以及成都機場航站區擴建等重點項目的行業驗收。在機場凈空超高障礙物排查整治、鳥擊防范工作、外來物防范工作、加強機場從業人員資質能力建設等方面,民航各單位做了大量的專項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但是目前我國機場建設和安全監管工作還存在不少問題:全行業現有機場建設專業機構的規模、實力和發展態勢,以及機場建設項目復雜的審批程序還跟不上各地機場建設的需求;通用航空機場的建設還沒有專門的驗收標準,運行管理也沒有成型的規章;機場鳥擊航空器事件、外來物損傷航空器事件、機坪刮碰航空器事件、地面人員車輛侵入跑道事件還時有發生;城市與機場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機場凈空遭破壞、影響航空安全的問題日益突出。
針對以上問題,夏興華指出,民航局相關職能部門要簡政放權,減少行政審批,調動地區管理局的積極性。像通用機場的驗收標準和運行規章可先草擬,先行試行,在符合安全管理的前提下,可以不完全按照運輸機場的標準執行;要吸取昆明新機場的教訓,完善機場的配套設施,機場周邊的酒店、餐飲、道路都要參照機場的等級配套,不要“買得起馬,配不起鞍”;要繼續推進空管工程和機場工程集中管理模式,做好重慶機場試點工作。
夏興華說,要積極推進新技術、新產品在機場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工作中的應用,提高機場安全裕度。如推進外來物探測、自動識別新技術的應用,提高外來物防范水平;組織對鳥害嚴重的機場開展專項評估工作;推動機場配置鳥擊防范專業人員,加強基礎研究工作;推廣包括夜間激光驅鳥、雷達探鳥、聲波驅鳥等新技術、新方法以及生物技術在鳥擊防范方面的應用;聯合行業外的有關部門和科研機構,開發建設全國機場鳥情預警系統,切實變被動防范為主動研判、防治,轉變鳥擊防范工作的被動局面。要繼續推進機場跑道攔阻系統建設,有針對性地選擇幾個機場開展跑道攔阻系統技術論證,協調推進項目申報及立項等建設工作。
記者從座談會上還了解到,民航局今后將不再對機場單獨進行持續安全審計,而是將持續安全審計工作內容納入到機場使用許可換證審查中,逐步形成以機場使用許可管理為基礎,日常監督檢查為主要方式,重點安全問題專項評估、整治為輔助手段的機場安全監管模式。
民航局機場司司長覃章高介紹說,2013年民航重點建設項目22個,其中竣工項目6個,續建項目7個,新開工項目9個。民航局將加強協調,繼續做好民航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進一步加強對建設項目各環節的監管,加大行政執法力度,查處工程建設各個環節的違法行為,及時總結各單位在專項治理工作中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經驗,全面清理民航工程建設領域的法規和制度,建立、健全長效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