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11月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下發的《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點燃通用航空發展的星星之火后,一系列促進通用航空產業快速發展的政策于近期頻頻出臺。
《通用機場建設標準》(初稿)11月30日進入征求意見階段;《民航發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已經制定完成,并首次將通用航空納入補貼范圍,預計年底前有望出臺;而在此基礎上,更明晰的針對通用航空的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也有望于明年上半年發布。密集的政策信號、廣闊的市場空間,讓通用航空全產業鏈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根據民航局的預測,到2015年,通用航空年作業飛行量將增長到217621小時;通用航空機隊增長到1997架,相比2010年底1000架出頭的存量來說,整個市場將在5年內翻番。
在“2011中國國際通用航空大會”期間,共有35個通用航空相關的項目達成合作協議,包括航空零部件制造、航空新材料、通用飛機制造、通用航空服務四大領域,投資額達96億元人民幣;通用飛機交易156架,交易金額達10.3億元。大會總簽約額達到創紀錄的106.3億元。
此外,從企業層面,包括中航直升機和中航工業通飛公司在內的實力企業也在通過并購、合資等多種形式,加快向生產和服務并重轉型。在珠海舉辦的“2011中國通用航空產業論壇暨中國通航發展六十年系列活動”上,中航通飛旗下珠海中航飛行培訓學校有限公司揭牌;與深圳航空公司、幸福航空公司簽訂飛行員培養合作意向書,與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簽訂共同申報飛行技術專業培養飛行員意向書;專門從事私人飛行服務會員制的珠海中航航空俱樂部發布籌建;領航150飛機項目正式啟動;西銳飛機體驗飛行……一個個項目的背后,一條中航通飛產品譜系全產業鏈漸次浮出水面。
“通航作業、飛行培訓、飛行俱樂部和FBO(私人飛機運營與服務基地)是通用航空運營與服務的主要產業,與通用飛機的研制生產和客戶服務一起,構成通用航空的全產業鏈。這將是我們有別于其他通用航空企業的一個巨大優勢。”中航工業通飛董事長孟祥凱向記者如此表示。
在通用航空的產業鏈上,研發制造、通航運營、客戶培訓、服務保障四個環節占據了核心地位。業內人士認為,從通用航空產業生命周期角度來考慮,運營托管、維修培訓、服務保障將先于研發制造受益。未來產業鏈發展情況為:通航發展,基礎先行;運營托管,導入市場需求;維修培訓,促進產業發展;飛機制造,由外而內、先部件后整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