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4日從四川綿陽北川縣舉行的“2014中國綿陽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研討會”上獲悉,有關部門正抓緊研究在全國范圍進一步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一系列對通航發展有重大利好的政策近期有望相繼出臺。與會業內人士預期,受新政策推動,未來十年國內通用飛機需求總價值將達155億美元。業內人士建議,當前亟須做好頂層設計,規劃引領,避免“一哄而上”無序競爭。
據介紹,2010年,國務院、中央軍委出臺《關于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低空空域開放由此“破冰”。4年來,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穩步推進,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環境逐步寬松,近期更有望迎來一系列重大利好政策,強力推動通航產業步入“黃金時代”。
“一系列對通航發展有重大利好的政策近期有望相繼出臺。”國家空管委辦公室計劃財務處處長呂軍華在論壇開幕式上表示,這些利好政策涉及空域劃分、通航飛行審批程序、空管服務保障模式等法規標準及政策措施。呂軍華說,空管委將盡力營造寬松、和諧的政策及空域環境,加快推進低空空域管理改革。
呂軍華告訴記者,近期國家將召開全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工作會議。另據業內人士預計,期待已久的《低空空域管理使用規定》有望屆時發布。此外,近期有望出臺或值得關注的政策還有《通用航空飛行管制條例》(修訂版)、《低空空域劃設方案》、《通用航空飛行管制條例》(修訂版)《通用航空機場申報與審批管理程序》等。
與此同時,民航部門也正在大力簡政放權,激發市場活力。中國民用航空局運輸司通用航空處處長靳軍號在論壇上介紹,通用航空企業工商登記已明確由“先證后照”改為“先照后證”,目前中國民航局正在修訂通用航空管理規定,包括降低設立通航企業的要素門檻等。
“放松私人飛行牌照的考核標準,向地方政府全部或部分下放通用機場項目核準權,肇始于2010年的低空空域改革‘破冰’之舉,這些政策正在催熱整個通用航空產業。”中國城市臨空經濟研究中心秘書長馬劍說。
中國民用航空西南地區管理局副局長王堅說“通用航空迎來了百年難遇的黃金發展期,發展空間不可限量,將成為繼汽車、高鐵后第三個國民經濟增長的領軍行業。”
靳軍號告訴記者,2010年底以來,我國通航企業數量年均增長約25%,航空器數量年均增長約20%。截至今年9月,全國通航企業共226家,籌建單位201家,在冊通航飛機、直升機總量1786架,全行業從業人員已達1.1萬人。“可以說,在政策促進之下,行業規模短時間之內有了很大程度提升。”他表示。
中國工程院士劉大響表示,隨著改革和市場的推動,未來十年國內通用飛機需求總價值將達155億美元,其中公務機價值占70%以上。
由于整個通航產業鏈涉及制造、運營及服務等三大核心環節,發展前景非常廣闊。民航華東地區管理局計劃處調研員李國強認為,除傳統通航領域外,未來10至20年時間,中國通航產業還會在教育培訓、公務航空、航空器托管等三大領域實現一定規模的發展,在交通短程運輸領域有可能實現“零”的突破,而航空器維修、通用航空金融租賃及其他通用航空延伸服務領域,或將整合現行資源,健康發展。
正是預見到通用航空產業對促進地方經濟的顯著效果,各地政府發展通航產業的熱情空前高漲。靳軍號說,目前已有14個省、市、自治區制訂了本地區的通用航空產業發展規劃或通用機場布局規劃,三四年時間里全國各地出現的110多個航空產業園,很多都是瞄準全產業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