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前后,中國的私人公務機產業將產生巨大的市場井噴,情況可能像20年前的中國汽車業般發展空間巨大,充滿機會。”社科院《流通藍皮書:中國商業發展報告(2011~2012)》(下稱《報告》)稱。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院、利豐研究中心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推出的《報告》今天(17日)在京發布。
《報告》預測,在未來的十年里,私人公務機市場的規模預計每年將會以平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長。隨著中國私人公務機的擁有量有望趕超美國而位居世界首位,相關的市場發展狀況、國家通用航空政策、基建配套及私人公務機的配置等環節極具研究價值。
參與報告編寫的利豐研究中心研究員林至穎告訴記者,當前中國市場約有150架私人公務機,份額還不到全球1%,但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公務機市場。公務機行業未來在中國的發展將相當可觀,甚至有望超越中東,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公務機新興市場。
《報告》介紹,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歐美的公務飛機市場漸漸成熟,加之近年西方經濟衰退,使市場的增長空間日益縮小。另一方面,亞洲經濟發展迅速,成為發展公務機業務的新領域。最新數據顯示,目前美國約有2萬架私人飛機,在全球私人飛機市場上占55%,其次是歐洲的21%和亞太地區的11%。
據介紹,2010年,波音公務機全球總共銷售6架,其中中國地區銷售2架,占市場的1/3;空中客車中國公司也透露,目前中國的訂單占其全球公務機銷售的25%,這一比例在未來還會繼續增長??湛凸珓諜C自2005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已累計銷售超過20架,“十二五”期間,空客預計至少向大中國地區每年銷售5架公務機,總數有望達到30架。
而根據胡潤財富《2012至尚優品——中國千萬富豪品牌傾向報告》的統計,受訪的億萬富豪當中,有12.5%的人表示準備在將來三年內購買私人飛機。
據世界第三大飛機制造商龐巴迪出版的《全球公務機市場預測2011-2030》估計,2020年,中國的公務機數目將累積增加至1100架;到2030年,中國的公務機總數更可達到2470架。
目前,中國公務機的主要客戶是各國政要、政府高官、跨國企業及中國大型民營企業高層管理人員以及知名藝人等,多用于外事訪問、商務會議、海外表演等。過去中國公務機市場大約80%的客戶是跨國公司,而現在國內客戶占60%,公務機的數量也正在以每年將近50%的速度增長。
世界奢侈品協會全球十大私人飛機品牌分別為:灣流、龐巴迪、達索、巴斯航空、豪客比奇、賽斯納、西銳、歐直、貝爾、西科斯基,受訪人士反映,他們最喜歡的私人飛機品牌為灣流。
但上述《報告》同時指出,空域政策的限制和基建配套不足,減慢了公務機市場在中國的發展步伐。此外,行政費用也是一大問題。據介紹,申請空域使用涉及費用極高,主要分為民航空管及軍航空管兩類費用。民航空管的收費,仍沿用20世紀90年代初的標準,但實際收費遠高于此;軍航空管更是一直沒有特定標準。
以一架中等飛機為例,托管的費用約為每年200萬~300萬元人民幣。這其中不包括飛機的機組、飛機的保養、維修和飛行申請等運營成本,這些須由客戶自己支付;雖然有專業飛行服務公司可以提供“一條龍”服務,但相關年費也須以百萬元計。此外,機庫使用費用也是一筆巨大開支,目前國內依據飛機的重量收費,一臺普通公務機一晚的停機費就達幾萬元。若用家選擇進口飛機,更須繳付達17%的增值稅以及5%的進口稅,將使飛機的價格提升不少。
林至穎告訴記者,公務機每飛滿500小時,就要作例行維修保養。由于國內缺少專為公務機設的維修設施,所以如此一個小工程,也要遠赴新加坡或巴黎,每次至少要花費數萬美元。不僅費時,場地費和工資也是所費不菲。
另外,飛行員的短缺是另一個難題。目前中國的飛行員主要來自自己培訓、國外引進和軍用轉調等,本身也存在人才缺口。公務機對飛行員的素質要求更高,人才更加難以尋覓。
“不過,政策上似有放寬的跡象。”林至穎說。2009年10月,空管委召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研討會,會議明確要“適時有序開放低空飛行區域”,并擬于2015年前在全國范圍內逐步放開,2020年前各項法規及低空管理模式全部完善。
2009年12月,國家民航局發布《關于印發加快通用航空發展有關措施的通知》也提到,在國家空域分類管理使用的框架下推進低空空域的分類劃設與管理,加大低空空域開放力度。在“2010年中國民航發展論壇”上,民航局局長李家祥提出在大力發展商業航空的同時,也應加快發展通用航空,引導公務航空與支線航空市場的變革。
根據中國民用航空發展“十二五”規劃,國家將著力拓展通勤飛行、公務飛行、航空游覽和私人飛行等新興業務范圍,以滿足市場多樣化的需求。
《報告》粗略估計,2011年,上海虹橋、浦東兩座機場的公務機起降量已達到3200架次,占全國的1/3。2011年11月8日,虹橋機場上海公務機基地獲頒飛機維修許可證,成為中國內地第一家“公務機4S店”。
據介紹,目前國內公務機擁有及使用方式上已多樣化,包括完全擁有、部分產權擁有、融資與租賃、公務機卡等。(來自中國低碳網)
|